“中国式现代化为全球南方提供了宝贵经验”
乘客在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雅万高铁卡拉旺站站台拍照。
记者 徐 钦摄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当前,中国正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为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是中国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经济转型。高铁、高速公路、港口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率,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印尼正在通过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雅万高铁等项目,这不仅改善了国内交通,也促进了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升级。
二是中国制定了充分的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全面振兴。去年4月,我随印度尼西亚学者代表团前往中国访问交流。此次中国之行,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道山任村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山任村,我看到了当地政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努力。当地积极发掘本地优势,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增加了农民收入。
中国已经成功帮助数亿人脱贫,关键在于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包括农村电气化、职业培训和产业扶持。印尼也面临农村贫困和经济差距问题,可以借鉴中国经验,将国家政策与市场机制结合,推动本地化扶贫政策落地。
三是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及其国际合作。中国依靠制造业和技术创新崛起为全球经济大国。印尼同样希望加快工业化,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数字经济等领域。中国在印尼莫罗瓦利工业园的投资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它推动了印尼经济从原材料出口向高价值制造业转型。
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均居世界前列,正在积极支持印尼的绿色转型。两国合作涵盖水电、太阳能发电和电动汽车电池生产,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助力印尼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印尼合作展示了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和政府引导的经济规划,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技术转让、工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是未来全球南方国家应当关注的重点。通过加强合作,我们可以共同推动全球经济更加包容和平衡的发展。
(作者为印尼国家研究创新署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本报记者曹师韵采访整理)
(责编:袁勃、赵欣悦)
-
拦截“天外来客”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
合肥9月5日电(记者吴慧珺、贾稀荃)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获悉,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任务计划选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模式。
-
第三代核电锚定100%国产化,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 “国和一号”的自主创新之路
两组数字合起来,就是“国和一号”的一份亮眼“简历”。“国和一号”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
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
北京9月4日电 (记者韦衍行)9月3日,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
-
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
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穿越历史,日夜奔腾,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
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
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通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