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企业高管齐聚北京,用实际行动反驳“脱钩论”
欧美企业正在用脚投票。
3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成为全球商界焦点,来自21个国家86位跨国企业的正式代表参加论坛。据国际商报统计,来自美国的企业数量达27家,欧洲企业28家。
这其中不乏西门子、宝马、苹果、雀巢和汇丰等知名公司,广泛覆盖金融保险、医药健康、汽车制造、食品消费等多个行业。
在一些西方政客鼓吹对华“脱钩断链”的政治气氛中,欧美企业高管依然齐聚北京,以实际行动把握中国机遇。
中国美国商会最新调查报告指出,近七成美国消费行业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中国德国商会指出,92%的受访企业计划继续在华开展运营,超过一半的企业计划未来内两年增加投资。
跨国企业纷纷加码投资,这片东方热土到底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中国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增长机遇。
中国人口规模超14亿,市场容量大、层次多、潜力巨大,十多年来一直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和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据统计,中国2024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居全球前列。
诺华全球首席执行官万思瀚(Vasant Narasimhan)表示,中国市场是其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24年销售额近40亿美元,同比增长21%。
随着经济稳步发展,中国市场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商机,吸引跨国企业投资中国。
中国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配套能力。
在中国,阿斯利康凭借坚实的基础、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和世界级的生产基地,为全球70多个国家提供中国制造的药品。
“中国不仅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更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推动者。”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说。
中国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能够助力外资企业提升竞争力,进而将中国作为全球布局中的重要战略支点。
中国的创新能力正在快速增长。
近年来,中国创新能力稳步增长,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不断加强。不少跨国企业认为,在全球战略中融入中国创新体系,可以更好地提高全球竞争力。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中国建立了其德国以外实力最强的研发网络。在北京、上海拥有超过2000名专家的研发布局。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指出,进入中国35年,施耐德已拥有30家工厂和物流中心,其中包括21家世界级“零碳工厂”和2家世界级“灯塔工厂”。
就在几天前,阿斯利康刚刚完成签约,将在中国投资25亿美元,建立全球战略研发中心以及高标准产业化项目。
在中国,丰富的创新资源与外企的技术、管理等优势碰撞出合作的火花,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坚持推动重构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苏博科表示,中国扩大开放以及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的承诺,为跨国企业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发展注入强大信心。
在外资准入限制上做“减法”,在营商环境优化上做“加法”。“去风险”还是“去合作”之间,欧美商界领袖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正如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 Zipse)所言:经济因开放而繁荣,因封闭而落后。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只会满盘皆输。当“脱钩”和“去风险”的言论甚嚣尘上,加强合作才是最优解,而绝非反其道行之。
(“三里河”工作室)
(责编:艾雯、张悦)
-
拦截“天外来客”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
合肥9月5日电(记者吴慧珺、贾稀荃)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获悉,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任务计划选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模式。
-
第三代核电锚定100%国产化,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 “国和一号”的自主创新之路
两组数字合起来,就是“国和一号”的一份亮眼“简历”。“国和一号”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
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
北京9月4日电 (记者韦衍行)9月3日,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
-
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
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穿越历史,日夜奔腾,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
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
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通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