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儿童结核病症状不典型 一文了解防治重点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目前结核病是影响儿童健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因其症状常不典型且个体差异较大,容易与肺炎、百日咳等疾病混淆,导致误诊或者漏诊。儿童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肺结核?儿童结核病该如何防治?为此,人民网采访了河南省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王芳。
王芳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称为肺结核病。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在咳嗽、咳痰、打喷嚏、大声说话时,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的人群吸入带菌的飞沫,就有可能会被传染。
王芳表示,肺结核的主要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或伴有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或伴有咯血、痰中带血等)。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患肺结核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表现为精神不振,脾气急躁或无故哭闹,也可有盗汗、脸部潮红、乏力、食欲减退。所以,儿童结核病早期通常不易被发现。
“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容易发生严重肺结核、肺外结核病和血行散播性结核病,如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引起各系统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王芳强调,肺结核可防可治,一般情况下,儿童初治患者经过规范治疗,治愈率较高,且复发率低。
儿童结核病如何预防?王芳表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预防儿童重症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家长要教育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规律生活、平衡心理、合理膳食、适度锻炼。此外,在生活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和家庭成员是否有慢性咳嗽、咳痰、低热、盗汗、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出现以上肺结核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责编:郭思邈、吕骞)
-
拦截“天外来客”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
合肥9月5日电(记者吴慧珺、贾稀荃)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获悉,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任务计划选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模式。
-
第三代核电锚定100%国产化,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 “国和一号”的自主创新之路
两组数字合起来,就是“国和一号”的一份亮眼“简历”。“国和一号”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
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
北京9月4日电 (记者韦衍行)9月3日,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
-
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
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穿越历史,日夜奔腾,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
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
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通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