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为中非合作打开新空间
图为一名非洲记者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体验AI数字人多场景播报项目。
记者 李 贺摄
中非人工智能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深化
在肯尼亚鲁班工坊,当地学生杰奎琳·莫卡亚经过4年多的学习,不仅在云计算与信息安全这一专业领域收获了不少知识,还通过了中国华为公司数据通信、安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认证。如今,她有了清晰的职业方向——成为一名优秀的云计算架构师。
杰奎琳·莫卡亚就读的肯尼亚鲁班工坊,由肯尼亚马查科斯大学、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和华为公司三方共建,是非洲大陆唯一提供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网络安全等数字技能培训的鲁班工坊,设有“智慧城市实践区”“数据中心实践区”“云网融合学习区”和“空中课堂授课区”。从这里毕业的许多学生和杰奎琳·莫卡亚一样,打算投入当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
肯尼亚鲁班工坊是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中非人工智能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深化,成为中非合作的新亮点。一批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人工智能领域解决方案和投资服务,让更多非洲用户享受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便利。目前,中国成为向非洲出口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的主要国家之一。
2024年8月,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中国—非洲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2024版蓝皮书显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企业利用各类资金帮助非洲国家新增和升级输变电线路6.6万公里、通信骨干网15万公里,建成大量无线网络站点和高速移动宽带网络。在技术创新和数字人才培养方面,中国企业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非洲产业发展,开设数字化技能培训课程,举办非洲数字技能竞赛等,提升非洲国家人工智能的人才储备。
非洲国家搭乘人工智能“快车”的需求日益迫切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非洲国家搭乘人工智能“快车”、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需求日益迫切。
非洲多国政府通过发布国家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地区合作等,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例如,尼日利亚发布《2020—2030年国家数字经济政策和战略》,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中心;刚果(布)成立首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旨在提供人工智能技术教育,弥合数字鸿沟;埃及政府启动并出台“数字埃及”计划、《2030年信息通信技术战略》等规划文件,推动数字化转型。
在非盟看来,人工智能是实现非盟《2063年议程》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性资源,有助于推动非洲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创新及创造高价值就业机会,助力非洲数字化转型与一体化进程。
面对非洲国家的发展诉求,中国发挥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推进与非洲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提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明确要“共建中非数字技术合作中心,促进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20个数字基建和数字转型示范项目”。此外,中非建立了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中非数字合作论坛等机制,推动人工智能合作。
乌干达《新愿景报》报道称,在2024年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上,与会各方讨论了人工智能领域合作空间,取得丰硕成果,并发布《2024年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关于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主席声明》,非常鼓舞人心。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跑者,而非洲人工智能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非洲各国政府应利用好与中国的合作机会,制定相应战略研发非洲自己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非洲农业、医疗等领域落地应用
如今,非洲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增长第二快的地区。非洲数字统计平台显示,2023年,非洲移动应用市场共有141款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同比增长24%。人工智能相关应用月均活跃用户超4000万。
科特迪瓦通讯社援引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测数据称,到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为非洲GDP贡献超过1.2万亿美元的增长,标志着非洲大陆迈向技术驱动的转型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中非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呈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良好态势,未来合作前景广阔。
业内人士认为,非洲大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充足的人口蕴含的数据资源禀赋,使其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沃土,但其仍面临人工智能技术资源匮乏和用户消费能力不足等挑战。中非人工智能合作可以围绕农业产业信息技术、医疗救治辅助技术等领域,共同推动非洲国家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落地,让广大非洲民众从中获益,促进中非双方互利共赢。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于佳指出,DeepSeek的出现为中非合作带来了更多机会,有可能推动农业和医疗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例如,在农业智能化领域,中非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支持精准农业、气候监测、病虫害预测等。此外,中国援非医疗队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也可实现远程诊断、疾病预测、公共卫生管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传染病监测系统则可弥补资源缺口。
广大非洲国家对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充满期待。
南非科技与创新部副总司长丹·杜特伊特介绍,目前,南非与中国正在计划建立一个人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他表示,南非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并与中国一道打造数字化未来。
塞内加尔通讯社社长莫马尔·迪翁格近日表示,塞内加尔今年启动的“新科技协议”与中国人工智能和5G网络等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塞内加尔政府已经意识到,非洲不能错过人工智能和数字革命。我们期待中国企业在数字基建、远程医疗和教育领域加大投入,帮助非洲跨越数字鸿沟。”
(责编:贾文婷、张悦)
-
拦截“天外来客”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
合肥9月5日电(记者吴慧珺、贾稀荃)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获悉,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任务计划选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模式。
-
第三代核电锚定100%国产化,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 “国和一号”的自主创新之路
两组数字合起来,就是“国和一号”的一份亮眼“简历”。“国和一号”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
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
北京9月4日电 (记者韦衍行)9月3日,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
-
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
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穿越历史,日夜奔腾,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
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
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通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