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
北京1月21日电(记者黄一宸、厉彦辰)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了解到,1月21日1时12分,经过约8.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10月30日成功发射,如今神十九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过半。据介绍,后续他们将在轨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还将在忙碌的工作状态中迎来蛇年新春佳节。
1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工作的画面。记者 刘芳 摄
1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出舱的画面。记者 刘芳 摄
1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在气闸舱舱门内工作的画面。记者 刘芳 摄
1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右)、宋令东(左)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工作的画面。记者 刘芳 摄
1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内协同工作的画面。记者 刘芳 摄
1月2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宋令东在空间站组合体舱外工作的画面。记者 刘芳 摄
(责编:卫嘉、白宇)
-
拦截“天外来客” 我国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
合肥9月5日电(记者吴慧珺、贾稀荃)记者5日从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的第二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获悉,我国正在策划实施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并发布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设想,任务计划选用“伴飞+动能撞击+伴飞”模式。
-
第三代核电锚定100%国产化,向国际最高水平赶超—— “国和一号”的自主创新之路
两组数字合起来,就是“国和一号”的一份亮眼“简历”。“国和一号”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开发的三代核电自主化标志性成果,是完全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代表当今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
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举行
北京9月4日电 (记者韦衍行)9月3日,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本届黄梅戏艺术节将于9月22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
-
以运河为媒 促交流互鉴
运河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精神家园,承载着人类互联互通、共享资源的美好愿望。穿越历史,日夜奔腾,它们发挥着水网主骨架和水运大动脉等功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
汇聚媒体力量 书写时代篇章
古巴和中国是好朋友、好同志、好兄弟,这是我们共同追求高质量合作的坚实基石。通过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在文化、科技、教育、体育、数字经济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